
本集邀請吾禾設計總監-顏世倫,分享如何運用 Krita 搭配生成式AI技術
AI系列演講 EP.1|Krita中的AI應用實現可調式變化的設計
2025 Jun 06 建築師聊聊BIM的發展!
從草圖筆刷到風格生成,設計師必看的數位轉型實戰!
AI設計工具正快速融入設計師的創作日常,但問題來了:你真的知道怎麼把它變成你提案的「助手」嗎?
這場【AI系列演講 EP.1】由吾禾設計總監 顏世倫 主講
結合他兩年來的實戰經驗,從「Krita AI Diffusion」出發
完整解析了如何運用AI在建築與室內設計流程中,實現即時生成、參數控制與圖面優化。
同場加映,更展示了 Meta Quest 3 沉浸式設計應用,將AI生成的空間模型延伸為沉浸式體驗,拓展提案的可能性!

什麼是Krita AI?為什麼它值得關注?
Krita是一套免費開源的繪圖軟體,而Krita AI Diffusion則是為其擴充的AI圖像生成功能,顏總監在開場特別強調這幾點:1.操作流程不複雜:不需學習複雜的流程圖邏輯,只要安裝外掛、設定好風格參數,就能在Krita中完成AI圖像生成。
2.支援ControlNet、IP-Adapter等進階工具,讓你可以從簡單線稿直接生成空間圖、人物圖甚至連續場景。
3.完整整合工作流程,從草圖、修改到最終輸出,都能一氣呵成。
AI生成流程的實作解構
基本操作流程:
在Krita中手繪簡易空間輪廓。
選取AI圖層 → 輸入提示詞(Prompt)→ 點選生成。
系統會根據設定的模型與風格,自動產出3~5張提案圖。
可以選擇放大(Upscale)、調整光影細節,或進一步「局部重繪」。


進階功能展示:
局部重繪 Inpaint:只針對牆面、傢俱或人物進行調整,保留原本圖面結構。
ControlNet:利用簡單骨架圖或線稿,快速生成姿勢、空間構圖。
IP-Adapter:匯入一張風格參考圖,就能讓AI模仿那個風格生成新畫面。
模型選擇彈性:可搭配如 DreamShaper、Realistic Vision、Juggernaut XL 等不同AI模型生成不同風格。
🎯 顏總監說得很直接:「這不是玩圖,是把AI變成你『會幫你畫圖的實習生』。」
Meta Quest 3 現場展示 × 沉浸式設計體驗
顏世倫總監也帶來了一段精彩的現場展示,說明如何將AI生成的圖像或Revit模型,進一步轉換成一個可被實際走入的三維空間
總監透過實際操作流程,將先前製作好的圖面,匯入VR平台中建立完整模型,並結合Meta Quest 3裝置進行展示。
這不只是畫面效果的延伸,更是設計提案方式的革新。
透過Meta Quest 3,業主不再只是觀看平面圖或渲染圖,而是可以戴上裝置、親自走進設計的空間中,實際感受空間比例、動線流動與視覺氛圍。
這樣的沉浸式體驗大大提升了溝通的精準度,也讓業主更容易理解設計的價值。
這段展示不只是科技操作,更是一種設計師與業主之間的互動升級:從「看懂圖」轉變為「走入空間」的深層體驗。

這場演講不僅展示了AI工具的多樣操作與整合能力,更傳遞了一種新的設計態度與思維模式。
Krita AI 讓設計師不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處理圖面細節,反而能把更多精力放在創意與提案策略上;而從生成圖像到沉浸式體驗的整合過程,更是一種設計流程的重構。
當AI從工具升級為設計夥伴,當空間不只是被繪製,而是被進入與體驗,我們正站在一個嶄新的建築與室內設計時代門口。
這場演講,是一場關於未來設計工作的預演,也是一個非常值得每位設計師重新思考「提案效率」、「風格控制」與「業主體驗」的起點。
——
下一場【AI系列演講 EP.2】即將登場
將由邵唯晏總監與吳建禾建築師聯手主講,深入探討 AI 如何從生成圖像進化為「創意策展」的共同角色,若你對 AI × 設計 的結合仍抱持好奇,千萬別錯過接下來的精彩內容!
📌 更多講座資訊與報名方式,請持續關注 TYarchistudioBIM 官方網站與社群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