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 BIM 建築確認到 ICBA CDE 平台的實踐與未來展望
【深度解析報告】日本建築數位轉型
2025 Oct 26 建築師聊聊BIM的發展!
【深度解析報告】日本建築數位轉型
從 BIM 建築確認到 ICBA CDE 平台的實踐與未來展望
[In-Depth Analysis] Japan'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Construction: From BIM-Based Building Confirmation to the ICBA CDE Platform—Implementation and Future Outlook
資料來源: 日本國土交通省 《BIM(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)の推進に関する資料》
文件網址: 檔案出處 https://www.mlit.go.jp/jutakukentiku/build/content/001900139.pdf
執行摘要
文件整理: TYarchistudioBIM 吳建禾建築師
一、 導論
日本建築審查的數位化浪潮
1. 傳統審查的痛點 長久以來,全球的建築許可流程多依賴 2D 的 CAD 圖紙(如平面、立面、剖面圖)。此模式存在諸多瓶頸: 資訊不一致: 各專業(建築、結構、機電)圖紙需耗費大量人力進行交叉比對,容易產生疏漏與錯誤。 審查耗時: 審查人員需憑藉專業經驗「想像」3D 空間,判讀法規符合性,效率低下且易生歧見。 數據斷鏈: 許可階段的圖面資訊,在施工及後續的運營維護(FM)階段難以被有效利用,造成嚴重的數據斷鏈。
2. BIM 作為轉型的解答 BIM 的核心價值在於「I」— 亦即 Information(資訊)。它不僅是 3D 視覺化模型,更是一個富含屬性資料的數據庫。日本國土交通省看準 BIM 的潛力,將其視為解決上述痛點、實現高效能與高品質建築生產的關鍵工具。
二、 核心變革
從「圖面」到「資訊模型」的 Paradigm Shift
BIM 審查的推動,代表著一次根本性的思維轉變:從「審查圖紙」轉變為「驗證數據」。




三、 實施藍圖
BIM 建築確認的新模式
國土交通省規劃的 BIM 審查模式,旨在實現「效率化、簡化、協作化」。
1. 審查內容的深化
*形狀掌握: 審查者可透過 3D 檢視器自由切割、旋轉模型,直觀理解複雜的設計。
*屬性確認: 審查重點將轉移至確認模型的「屬性資訊」是否符合法規要求。例如,直接點選一扇門,查看其「防火時效」屬性是否正確填寫。
*整合性驗證: 利用 CDE 平台,自動比對 3D 模型切割出的各向圖面(如平面圖與剖面圖)的「室名」、「面積」、「開口部位置」等數據是否完全一致。
2. 專業系統的整合
CDE 平台將作為樞紐,與其他專業審查系統(如構造計算、節能(省エネ)計算、消防審查)進行數據對接,實現一站式的整合審查。
四、 數位神經中樞
ICBA 確認申請 CDE 平台詳解
CDE (Common Data Environment) 是實現此藍圖的核心。它是一個單一資訊來源 (Single Source of Truth) 的雲端平台,供申請者與審查者在同一環境中共享數據並協同作業。
1. CDE 平台的核心功能架構
根據文件規劃(預定 15 項功能),可將其歸納為三大功能板塊:
CDE 平台的核心功能架構


2-1 對申請者 (建築師/設計者):
*改變: 不再是寄送一堆 PDF 圖紙。而是上傳「一個 IFC 模型」和「由模型生成的 PDF 圖紙」至 CDE。
*優勢: 可在 CDE 上即時收到審查者「視覺化」的修改意見(例如直接在 3D 模型上圈選某個構件),修改目標明確,減少誤解。
2-2 對審查者 (確認檢查機關):
* 改變: 不再是堆積如山的紙本或零散的 PDF 檔案。而是在單一平台上檢視所有資料。
*優勢: 可利用檢視器快速驗證 3D 空間與 2D 圖面的一致性。可利用數據篩選功能,快速檢查特定項目的法規符合性,有效且大幅度提升審查效率與準確性。
五、 未來展望
BIM 數據的生命週期價值 (超越許可)
國土交通省的野心不止於「審查效率化」。透過在 CDE 平台建立的「經審查確認的 BIM 模型」,將為建築物全生命週期創造巨大價值。
1. 數位孿生 (Digital Twin) 的基石
這個在申請階段就已建立並驗證的 BIM 模型,將成為建築物「數位孿生」的初始數據集。
2. 設施管理 (FM) 的革新
*空間管理: 準確計算租賃面積、規劃空間用途。
* 維護排程: 整合設備資訊(如空調主機型號、保固日期),自動提醒維護。
* IoT 整合: 結合感測器數據,監控建築能耗、人流等即時狀態。
3. 提升建築物的社會資產價值
一個擁有完整數位檔案的建築物,其透明度、可管理性、可塑性(未來改建)遠高於傳統建築,從而提升了其作為「社會資產」的真實價值。



六、 結論

日本國土交通省推動的 BIM 建築確認及 ICBA CDE 平台,是一場深刻的產業變革。它不只是一次技術升級,更是對建築行業工作流程、協作模式和價值創造方式的重新定義。 透過將「數據」置於建築生命週期的核心,日本正為一個更高效、更精準、更具可持續性的建築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。
本文由日本國土交通省所發布的文件網址: 檔案出處 https://www.mlit.go.jp/jutakukentiku/build/content/001900139.pdf整理,提供給繁體中文閱讀的朋友清楚且重整後的架構說明,詳細細節歡迎再詳讀原檔,歡迎分享與一起提昇BIM應用到實務的完整生命週期,一起讓生活更好!
歡迎交流與聯繫,相信分享能讓社會更好,讓台灣充滿能量,邁向世界! 吳建禾建築師 筆